随着纤维内窥镜的发展,临床的广泛应用,越来越多的胃肠道息肉病人被发现。由于息肉属于胃肠道肿瘤,故临床医生、患者本人都很重视。患者常常会提问:胃肠道息肉是什么?
所谓胃肠道息肉,是指任何隆起于胃或肠粘膜表面病变的总称。名称仅表示肉眼外观,并不表示病理性质。胃肠道息肉以大肠为多见,尤以直肠及乙状结肠为甚,其大小直径可自2毫米至20毫米以上不等。下面重点介绍大肠息肉。
胃镜下胃息肉的“众生相”
大肠息肉分类方法不一,根据息肉外观可描述为:菜花样息肉,乳头状息肉,桥状息肉,广基息肉,带蒂息肉等。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是组织学分类:
(1) 腺瘤性息肉:是多见的一种,包括管状腺瘤、绒毛状腺瘤、混合型腺瘤3种。
(2) 炎症性息肉:是肠粘膜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。常见于溃疡性结肠炎、阿米巴痢疾、肠结核病人。
(3) 错构瘤型息肉:多发生在儿童。
(4)增生性息肉。
大肠息肉大多没有临床症状,仅在肠镜、钡灌肠或尸体解剖中偶然发现。少数病人可有以下症状:
(1) 便血:粪便常呈鲜红色,以绒毛状腺瘤及幼年性息肉较多见。
(2) 粪便改变:有时粪便中有较多粘液。
(3) 腹痛:比较少见。